2008年6月3日 星期二

星光傳奇

【星光傳奇】是一部紀錄片,也是將近兩小時的華麗幕後花絮。它吸引人以及被侷限的理由,都來自「超級星光大道」這個高收視的電視節目。




作為一個勉強算是忠實的觀眾來看這部電影,我也好幾次被「煽」到,因為我相信那些喜悅或委屈的淚水,比很多人的聲嘶力竭都要來得真誠;透過大銀幕,比賽過程中許多動人心弦的時刻又再重現眼前。
然而作為一段剛結束不久的記憶的總整理,【星光傳奇】除了將賽事濃縮,以及把幾位我們已熟知的參賽者的背景故事影像化,它還有什麼?要求電影符合我們每個人的期待,確實不太可能。但【星光傳奇】有意或無意錯失的面向,卻是令人扼腕的。我所說的並非預設立場式的質疑或批判,因為那也只是一種姿態,如此一來跟台灣現下許多媒體習以為常的偏頗就沒啥兩樣,我指的是種紀錄的敏銳。楊力州也曾被陳國富找去拍【雙瞳】」幕後花絮,結果完成的【過境】成了一場檢視國際製作在台發生的效益與磨合的辯證;即使光就一場夢想競逐的紀錄,參賽者的壓力和對音樂的熱情來看,四年前就已問世的【海洋熱】(陳龍男導演)也作了更深刻的示範,而從「海洋音樂祭」衍生的另一部紀錄片【海棠‧馬沙與珊瑚】(郭笑芸導演)則更廣泛而深入的挖掘音樂活動與政治、經濟甚至環境之間的課題。
【星光傳奇】所根據的事件,比上述任一部片都擁有更大的文化、社會影響力。因此當你只用了兩個鏡頭(綠營的「牽手護台灣」對比紅衫軍)來交代「星光」現象崛起的原因與背景,兩句話(吳忠明說如果一定要唱製作單位給他的歌就注定出局,黃美珍在賽前一天被要求換歌而大忘詞)就解釋了製作單位跟參賽者的曖昧關係,空留大製作人那句「歡迎來到演藝圈」!甚至放棄追索歌迷心理等流行文化意涵,也注定了這部作品的層次無法超越電視節目本已提供的內容。
我滿滿的期待,並沒有因此受傷害(我把它當成與心儀歌手的重逢)。但除了曾珮慈那句「好像回到小時候,因為只有那時候爸媽才會這樣呵護你!」神來一筆,其他幾乎都是已知和類似情緒的重複,卻沒有新的發現與滿足。【星光傳奇】從「超級星光大道」而來,並非原罪;但無法掙脫節目的包袱,也是事實。

沒有留言: